2011/12 24
玩套件的好處就是便宜,雖不到高檔的層級,但也有不錯的效果,聲音算不上多精緻,也比一般中低價位(幾千塊等級的)的後級成品產品效果要好得多,況且,一般的音響產品根本就不會有平衡輸入的,要自己改,就要做些不一樣的。


2011/12 10
在上一次親自了解到不平衡轉平衡的好處之後,在家中就幾乎不會再回去用不平衡訊號了,但我的後級還是吃不平衡訊號,只有訊源進到混音器是平衡訊號,就想再來看看有沒有可以修改的地方,讓房間的音訊從頭到尾都使用平衡訊號。


2011/12 3
早在十五、六年前,那時候只要是玩合成器或是玩音樂的,擁有一部多軌的混音器是絕對必須的基本裝置,所以在那時候常常就會聽到什麼「平衡」或「不平衡」訊號的名詞,那時也根本完全不了解,問了一些專業一點的朋友也都講不出個所以然,再加上隨便 Line-Out 的訊號一接到混音器裡,反正也是有聲音,一直到現在,就從來沒去關心什麼平不平衡的問題。


2011/4 15
之前在網拍收購的 IPC6,雖然使用 Line Out 輸出外接耳擴,音質是比內建 Phone Out 要好得多,但聽慣電腦錄音卡的音質,IPC6 的音質還是必須要給他不及格,雖然早就知道從 IPC6 開始 iPod 就不再採用 Wolfson 的 DAC(其實在這之前也沒聽過,而且也很懷疑效果有多好),但採用無損格式表現仍不盡理想,就開始想找舊的 iPod 來試試看。


2011/1 15
玩了一陣子的 OPA 耳擴,也學了一些基本的設計理論,開始想玩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音響大展上最夯的擴大機大都以真空管較居多,聲音聽起來與晶體放大是完全不同感覺,各有優缺點,就開始手癢外加耳朵癢想接觸真空管,但其實在一個月前我對真空管是完全不懂,線路圖上的符號更是不知道在畫些什麼東西,一個大圈圈裡面中間又有虛線,更奇怪的是供電都是動不動幾百伏特的,有的後級甚至超過一千伏特,心想可能跟真空管無緣而幾度想放棄。


2009/12 23
前幾天去看了台北音響大展,同時也去王朝大飯店聽了很多高檔音響,聽得是挺爽快,看著那些燒得紅通通的真空管,還有比大龍炮還粗的電容器,這些電子零件都是高檔音響構成的基本要素。提到電容,對音質的改善也佔了不小的地位,所以看完展覽後回家,就看看家裡有沒有什麼設備可以拿來改,在家過窮人「發燒」的隱。


分頁: 2/2 第一頁 上頁 1 2 最後頁 [ 顯示模式: 摘要 | 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