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 25

自製 PCM1803 ADC 不指定

yrc , 15:44 , 電子電路 , 評論(1) , 引用(0) , 閱讀(1544) , Via 本站原創 | |
已經做了這麼多組高音質的 DAC,倒是頭一次做 ADC,因為在實際應用上 ADC 是比 DAC 還要有更多用途的,而且實用性也要更高,所以把塵封已久的料給備一備,找個時間也來實作一下。

一樣採用 DC 供電,接頭就 Line-In 跟光纖輸出。

這次的設計需要用到三組電源,因為要做 AD 取樣,所以震盪器也是必要的。

這是 TI 的 PCM1803,也十年前的晶片了,所以還掛 BB 的 mark,取樣頻率可以到 24/96,重點是這顆僅有單端輸入的 ADC 其 SNR 就已經做到破百了,光是這一點,這晶片就已經擁有錄音卡的取樣水準了,所以很值得去實作一下。

因為 PCM1803 AD 後的資料是 I2S 介面,當然我過去自己做的 DAC 都是有 I2S 介面的,所以自己用起來沒差,但希望最後的成品使用彈性可以再高一點,所以加進了這顆 DIT4096,將 I2S 轉成 SPDIF。這顆 DIT4096 跟過去曾經使用過的 DIR9001 是剛好功能完全相反的晶片,反正就是可以 I2S 跟 SPDIF 之間換來換去。

這就最後完成的樣子,當然一開始也是規劃所有東西都能夠擠在一片小板子裡,但是光是那三組電源,還有其他那些啦哩拉雜的插座,就佔了很多空間,所以有點失算,只好再延伸一塊小板,將 DIT4096 焊在那邊。

說真的,其實作 ADC 比 DAC 要有挑戰一些,因為也剛好架構跟概念是跟 DAC 反過來的,所以在實作的時候腦袋還是要轉一下。

先接上 9V 電池,光纖座的燈就會亮了。正中央的是 I2S 介面,一開始是為了 debug 用的,但後來也發現,這樣對我自己來說彈性非常大。若將 PCM1803 拿掉,我就可以接上備有 I2S 輸出的裝置,比如說 USB 轉 I2S 晶片,或是具有改變取樣頻率功能的晶片。若將 DIT4096 拿掉,就改接可以 I2S 輸入的東西,像是其他 DAC。當然這樣看起來把同樣的東西轉來轉去,有點阿呆的作法,但就只是讓我自己可以方便測試而已。

換個角度來看 TOTX 的亮點,這樣的感覺就好像自己做了一台音響,呵呵。

這是一個很實際應用的例子,像這種僅有類比輸出的隨身聽,也不一定要 iPod,也可以是古董的錄音帶,或是說懶得再拉梅花線去跟後級連,就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跟下一級做連線,而且這樣子失真遠比拉類比線要低。

測試了下一級的 DAC,也有正確抓到光纖訊號,所以我用的是 24/88.2 的取樣,為什麼不是 96k?因為我用的是 22.5792Mhz 的震盪器嘛,算法在其他的文章有提到。

現在市面上新買的中小型一體積(泛指 DAC + 前級 或 後級 或 耳擴 的)有不少機型已經看不到 Line-In 的類比輸入端了,反而是數位同軸或光纖輸入做了一堆,但家裡又有老舊播放機的話,我這次做的東西就會用上了,而且音質還不會大受影響。

而且這也延伸出一個很燒的玩法,至少我個人是認為 PCM1803 對音質的影響其實沒想像中大,這樣就可以拿這組 ADC 去接不同的 DAC,聽聽不同 DAC 的聲音。

現在動不動大家都在這邊 DAC 那邊 DAC 的,好像選購 DAC 已經是這個圈子裡的必經過程,但我這次就故意來做相反的事情。因為市面上各家晶片公司做的 DAC 晶片數量可是遠遠比 ADC 晶片要多,所以 DAC 規格不是用普通亂來形容,就算是同系列不同型號的 DAC 晶片都有可能發生聲音不太一樣的狀況。但是我稍微觀察一下各家出的 ADC 晶片,就反而沒這麼雜亂,而且還剛好相反比較容易挑到中高階的 ADC 晶片,這也算好現象吧。
Luke
2023/08/02 15:34
謝謝分享,最近也剛好在嘗試做PCM1803的DAC ,方便跟您請教一下您的石英震盪器在挑選的時候主要會看那些規格呢?
yrc 回覆於 2023/08/08 22:28
我最主要會看:
1. 工作電壓。
2. 頻率穩定性。
3. 有時候會看做好的東西會用在哪,就會考慮震盪器的封裝,因為關係到體積。
最後編輯: yrc 編輯於 2023/08/08 22:29
分頁: 1/1 第一頁 1 最後頁
發表評論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開啟HTML
開啟UBB
開啟表情
隱藏
記住我
暱稱   密碼   訪客無需密碼
網址   電郵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