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 13

自製 CM102-A USB DAC 不指定

yrc , 23:56 , DAC diy , 評論(6) , 引用(0) , 閱讀(11818) , Via 本站原創
學電子的應該都知道,DAC 這一詞指的就是「數位轉類比轉換器」,在電腦上一般指的就是音效卡,電腦是全數位處理的,但耳朵聽到的聲音是類比的,所以很自然的就會需要 DAC 這樣的東西,當然也是直接影響音質好壞的重要元件。這次要作的是內建 USB 介面的 DAC,也就是 USB 音效卡。


2010/11 8
上一次有了自製 TEA2025 耳擴的經驗,就開始在網路上搜尋一些其他耳擴的線路,礙於本人能力不足,只能夠挑些簡單的線路來做,首先雙電源的當然就不考慮了,零件不好買的也沒辦法,看到線路太複雜的也懶。搜尋了一些線路圖才發現,上一次作的 TEA2025 耳擴算比較複雜的了,所以就這樣增加了莫名的信心,也找了一個單電源的 OPA 耳擴線路,再來 diy 一次。


2010/10 30
製作這個耳擴前前後後大約花了兩週左右,不過大部分都是在等材料到貨,真正有拿烙鐵實作的部份大概頂多一兩天,因為在邊做時有時候會有一些新的想法想加進來,這時就會有購買零件的需求。雖然線路是照著做,但 trace 的過程還有電源部分的處理,也算有學到一些東西。當耳擴完成時,接下來當然也會想了解一下做出來的東西品質如何。


2010/10 30
在上一篇簡單介紹了要製作這個耳擴的緣由,這裡就是製作的過程。由於本人並不是電子科班出身,只會一些基本的焊接,當然什麼電源線路訊號放大線路什麼的,根本是完全不懂,所以才會以 AT-HA20 為仿效對象,再加上一點點的興趣,嘗試做一套一樣的東西。


2010/10 30
在今年初去日本自助行時,在 Yodobashi-Camera 聽耳機時,發現耳擴都是採用鐵三角的 AT-HA20,實際上聽起來滿喜歡,所以也帶了一組回來。包裝拆開來看之後,發現內部的機板滿簡單,用料也不多,但發現用的零件是滿普通的電阻與電容,在之前改了一個外接錄音卡,將內部的零件改成了高級電容,聲音即有明顯差異,所以手又開始癢,所以先看了原本 AT-HA20 的機板,發現線路真的滿簡單的,所以後來決定照著 AT-HA20 的線路,自己來做一個耳擴,如果效果不錯,再將 AT-HA20 的零件升級也不遲。


2010/8 30
若是提到相機的周邊,我認為一定要買的配件有:手腕帶、垂直手把、外閃、充電器、保護鏡等,其中外閃我已經有一個用了四、五年的,所以不需再購買。充電器的話是以前玩 DV 時就有一個超強的原廠雙座充快速充電器(下面會介紹),所以也省下了一筆錢。保護鏡的話我是偏好 B+W MRC 濾鏡,價格也不算很貴。手腕帶也不是很貴的配件。就剩下垂直手把,是目前欠缺的,但目前也不急就是了。


2010/8 30
從 2001/12 開始接觸人生第一台數位相機 SONY DSC-P5,也因為數位相機所帶來的便利性,對於過去傳統攝影的觀念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不用再擔心底片是否又不小心曝光的事情,而且那時候的數位相機大部分的上班族就負擔得起,就這樣開始了隨手作記錄與回憶的習慣。至今也汰換了不少的數位相機,也算是小有心得,這篇會介紹一下我最常用的相機。


分頁: 11/18 第一頁 上頁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頁 最後頁 [ 顯示模式: 摘要 | 清單 ]